4月1日,吉利说准备请大家喝奶茶......
并解释道,虽然不多,但也不真(坏笑)。
哈哈哈抱歉,小编难得看到开玩笑互动的官方号。
同日,吉利公布了3月销量数据:销量达23.2万辆,同比增长54%;本次再破20万辆,已连续7个月单月销量突破20万辆;1-3月累计销量703824辆,同比+48%;
子品牌销量:
吉利:3月销量191462辆,同比+62%;1-3月销量589813辆,同比+55%;
银河:3月销量90032辆,同比+290%;1-3月销量259709辆,同比+214%;
领克:3月销量25293辆,同比+29%;1-3月销量72608辆,同比+19%;
极氪:3月销量15422辆,同比+19%;1-3月销量41403辆,同比+25%;
吉利在25年的表现远超市场整体增速!
其中新能源销量:3月销量119696辆,同比+167%;1-3月销量339200辆,同比+135%;海外销量:3月海外37047辆,同比+1%;1-3月海外销量89953辆,同比+2%;吉利的新能源高歌猛进,海外销量表现与去年基本持平。
看着这样的好成绩,不得不为这家国产老字号车企吉利点个大赞,但如果你去简单了解一下,近期或者近些年吉利做了什么?其实一切也就说得通了。
-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吉利也是负重前行
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的剧本,往往是主品牌销量停滞、靠子品牌勉强撑场。但吉利偏偏反套路:主品牌3月销量19.1万辆,同比狂飙62%。
其秘诀在于“多线并行,精准卡位”——10万级市场的星愿连续多个月霸榜同级销冠,用“入门即高配”的策略让竞品陷入“降价也打不过”的尴尬,3月吉利星愿单车销量就高达32490辆,恐怖至极。
另一边,15万-20万区间的银河系列单月9万辆、同比290%的增速堪称“现象级”,雷神EM-i电混与Flyme Auto智能座舱的组合拳,直接切走了合资燃油车的蛋糕;
技术层面,星舰7 EM-i等车型搭载的插混系统,用“亏电油耗3.8L+纯电续航200km”的硬参数,让用户彻底告别“里程焦虑”。
这种“不抛弃基本盘,但全面新能源化”的策略,既保住了基本盘用户,又让技术升级成本摊薄——所谓“大象跳舞”,本质是供应链和研发体系的极限重构。
当然除了星愿卖爆。吉利雷神EM-i超级电混详细提到外,还有很多亮点和改革布局,比如央视点名表扬、与Deepseek合作、将极氪领克合并、几何并入银河、重资产扎根越南等海外市场,每一步都是这家传统车企负重前行后,所应得回报。
- 电动EV:
回看吉利3月的战绩,和近些年创下的辉煌数据,最可怕的不是销量数字,而是其展现出的“系统作战能力”——产品端用“燃油车革新+新能源颠覆”的双线策略,让竞品陷入两难;技术端以兆瓦超充、雷神电混等成果证明中国车企已成“规则制定者”;生态端通过央视带货、海外建厂把“中国车”变成“世界车”。
这场战争没有幸存者,只有适应者——而吉利,显然已经拿到了第一张船票。